2019 书影音行

不输入手机号就不能使用豆瓣。然而我固执的不愿意交出手机号。挣扎了一年,发现看过的东西不及时几下真的忘得太快了。得嘞,手动记录!

2018-2019

那不勒斯四部曲: 讲女性的题材,总也看不够。发生在意大利海边小村的故事,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共鸣,说明女生在现代社会经历中,有共同的痛感,具体的痛点不尽相同。第一本和第四本非常好看,第二本后半到第三本有点看不懂。
Behave:今年啃得最认真的一本大部头。绝对不是一般科普书,作者现实生活中是个话唠,这本书野心极大,涵盖面非常广泛,还没看完已经决定要再去复习一下基础知识。类教科书,准备明年参半讲课视频一起再消化吸收一次。
Never split the difference: Negotiation
When Death Becomes Life: 非常无意间看完的一本书,讲器官移植的。外科医生都是啥时候睡觉的???
Think fast and slow (WIP)
The great book of French impressionism (WIP):看了大半年的大部头,有时间也是要专门写。
Biological Psychology (WIP): jiao ke shu
Come as you are : the surprising new science that will transform your sex life: 作者来我司讲座,然后去图书馆借来看,呃,不太好看。
Charles White : a retrospective: 有空一定要专门为Charles White写一篇。
Alberto Giacometti: NYC Moma 偶得。

影 2019
Big little lies season 2: 第二季不怎么好看了…
Modern Love: 非常喜欢,人和人之间情感发生的瞬间,always amazing. 最喜欢最后一个故事 – 爱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,it get sweeter in the final lap
Patrick Melrose: 卷福演的肯定非常过瘾,这大概也是他最擅长的风格。
Parasite: 戏剧恐怖片,剧院观感极佳。
少年的你: 看了两次,故事太立不住脚了。但是主角却有能力把故事讲的非常有说服力。少年感可爱的时候是真可爱。
My brilliant friend season 1: 从来没有看到过还原文学作品到这么棒的影视剧。太太太太棒。
长安十二时辰: 一开始挺好看的,后来觉得有点啰嗦。
地久天长: 三小时的电影不分神的看完了,咏梅身上的气质非常突出。看完聂隐娘之后,我就专门去找过这个演员。总觉得她的样子里有一种并不属于人间的又并不是仙气的神情。说是慈悲更加贴切。
Undone: 和小哥哥一起看完的,再我精神状态极其不稳定的那个月。好看的。
The farewell:我不喜欢,因为觉得这样的祖孙感情不真实。ABC同感的很多,也许是真实的?
Tully
American Factory: 仔细看了看我的车子上也是fuyao的玻璃. 好看的纪录片。
Lady Bird: 好看。青春片在青春的语境里可以非常有力量,脱离了语境还是显得浅薄。青春期就是这样,本身就是一种语境。
Green book: 好看
3 billboards: 好看
Bohemian Rhapsody
Ralph breaks the internet
RBG: The notorious RBG!
流浪地球
我们与恶的距离: 台湾电视剧的独立思辨能力真棒。
小欢喜
舞蹈风暴
无问西东
如懿传

音 2019
Broadway 2019
Les Miserables
Dear Evan Hansen: 好看,音乐也不错。
声入人心: 人生中追的最热烈的星

Travel 2019
Yunnan
Michigan
Socal
NYC
Boston
Socal Road Trip
Morocco
London

起风了,梦缓缓落下

宫爷爷的最后一部动画电影,海报和预告都具有一定的欺骗性。我还以为是一部小清新小爱情的小飞行师成记。实际上这部片子里的一切,皆不可以“小”来描述,并不是什么青春片。如我用最简短的表述,来概括这部电影,就是开首的那句话:收官之作。

宫爷爷一向筑梦讲故事:有我最爱的totoro和小千,或者是飞行员猪大叔还有波妞波妞。这些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(或者是我们没能发现的)人物或者情景随着造梦一一出现;宫爷爷再把他们的感受与我们人类的情绪接通,这样我们就进入了亦真亦幻的梦里。每当梦里的人遇到很大的困难 -- 通常是父母出现了问题或者是人类活动导致了自然灾难,总会有身手非凡的好朋友好帮手出现。即便是最后问题没有得到解决,也没关系,反正是梦里的事,只要过程精彩有趣就足够了。

但这一次不同,这一次是一个老人,跟你讲一讲他眼见的世界和心里想的问题。这一次没有超能力的小伙伴,也没有理想国;这一次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,我们遇到的困难,和我们解决问题时产生的困惑。片子的主人公是一名航天工程师,从小对飞行器感兴趣,却因为深度近视,不可能够称为飞行员,转而成为设计飞机的工程师。在这个工程师的成长过程中,宫崎骏的政治立场也明晰的被表达出来。这中间有几对矛盾,而宫崎骏并没有作出的解答;我认为这正是这部片子的价值所在。

第一对矛盾是一个国家尊严和军事实力之间的矛盾。

年轻的日本工程师在德国访问学习期间,惊讶于其先进的技术,片子当中不断的提及,和德国相比,我们落后了不只二十年。另一方面,作为落后国的子民,时常受到德国工程师的藐视,也不得不对忍受他们的骄傲,这样难免产生渴望赶超的心愿。这在今天,我们也是感同身受的。国力是每一个国民尊严的保证,穷和落后,就会被看不起。我们渴望被尊重,被平等对待,渴望生活的环境安全,私有财产被保护。但是当战争的号角响起,精良的武器带来的是更多的杀戮,掠夺和霸凌。片中也不只一次飘出一些旁观者,向主人公发问,战争中死去的所有生命,和第三世界国家所经历的苦难,难道还不足以让人警醒?

前段时间,我听见一个观点,是对世界强权国家更替规律的一种解释:除了人口和科技的进步,另外一点就是当一个强权国家(如今是美国)在维护强权地位的支出已经小于处于随之带来的收入,那么强权地位就会更替给其他的国家。这个观点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了国力与军备的矛盾。先进的军备是国力昌盛的必要条件,也是一把双刃剑。但当军费开支过于庞大,也是对国力的巨大损耗。这是题外话,但如今日本经济停滞不前,日本人的感觉也大不如前;不希望落后,不愿意被超越,因此左翼军国主义思想逐渐抬头。然而如果继续扩张军事装备,是否在否认过去给邻国造成伤痛的同时,也在折损日本的能量,让停滞了十年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?

第二个矛盾是科技进步和应用的矛盾

片子另外一个反复表现的矛盾,是主人公对飞机以及设计飞机的爱;和战斗机造成战争苦难的矛盾。主人公在片中的结论是:我们只是工程师,就做好自己的事吧。这其实并没有解答这对矛盾。设计战斗机的工程师越精于钻研,完成的作品越先进,造成的伤害越深。某种程度上说,做好份内的事就是间接的帮凶。但这么说也并不公平,爱因斯坦研究原子物理的目的,与核武器也没有直接的关系。另一方面;科技进步转化成应用的过程中,需要有大量的财力和物力。主人公热爱航空事业,但若不是因为战争的需要,不是因为战备物力人力的大量投入,他的设计也许永远也不会如此迅速的成为一架架飞机。战场上的需要,是个加速器,把设计和理念迅速变成具体的应用。对于设计者或者是基础研究者来说,他们的想法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变成现实,除非具有应用的价值。比方说水下的声纳,gps系统,或者是雷达系统,军用都比民用更为复杂,也是对这些领域怀有热爱的科学工作者最能够得以施展才华的地方。然而,应用的结果,往往不只是防御而已。

第三个矛盾,终于从天下事,回到个人事业和生活的选择。

我一直不认同《起风了》的主线事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;他们两个的故事为通篇冷静严肃的讨论过程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,正如爱情于我们的人生一样。可惜即使是甜美的爱情和婚姻;也无法与崇高的理想化为统一;简而言之,就是时间不够,这也是现代人每日面对的难题。家庭与事业时间的分布,难取难舍。主人公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,虽然妻子超常的理解和支持,但临了他依然错过了太多与妻子可以相处的时间。不知这样的矛盾是否映射了宫崎骏自己的生活,他对手绘动画的热爱,是否也剥夺了他的家庭时间。

所有这些问题都没有解答,因此这是宫老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现实主义的动画。没有太多取悦小朋友的情节,甚至连取悦大朋友的跌宕起伏也很少,但我还是很喜欢这一部作品。会讲故事的老爷爷跟你认真说点事情的时候,就好像大风起兮云飞扬,迷雾慢慢散开,灵境魔法都不见了,梦也悄悄落下;他不再眯着眼睛带你做梦,而是要你动动脑子,去看看世界本来的样子。

大明宫词

我记得第一次看,还是在预初。前一天晚上演到武则天在女儿出嫁前发表感想,说女人是花,即使有一天花儿败了,也希望太平要嫁的这个公子,能够珍惜。第二天早晨我还借着课间擦黑板的间隙,严肃认真地和同桌转述这一大篇莎士比亚式的台词。

算来都过了12年,最近许多人都在怀旧15年前的《Titanic》。现在对它发表长篇评论的文艺青年们,15年前恐怕还是鸿蒙初开的小毛孩儿,自以为对感情有一番主张。“长安月下,一壶清酒,一支桃花。”一曲长相守,一场干净纯粹的悲剧。我也曾在电视机前边一边对赵文瑄花痴,一边通过想象,感受着太平公主专注刚烈的爱情所带来的纠结。完美主义大概就是这样播下了种子。

12年间,我曾经无数次和家母对于人的感情这件事起争执。我们看《宛如阿修罗》的时候,二姐的老公出轨,我义愤填膺,母亲却说,二女婿是他们家最有本事是的人,家里的事都要靠他,所以也只能这样。为了这么一件形而上的小事,争得落眼泪也真是奇怪。而现在我回头想,也许二女婿为丈人家所做的一切,也是对妻子的情意。太平公主一生信奉唯一的忠贞的爱情,可是一生的时间太长。即使薛绍,死前亦移情于太平;多年之后太平也曾对张易之动心。

人活一世是许多无奈,并非只有对错之分。人也很复杂,很难用好和坏来形容。政绩上有作为,私生活不检点;对企业负责,对子女冷酷;这就是为什么奉之为神的英雄隔天也可以弃之若鬼。把人物大奸大恶的脸谱化,是我们所接受的人生教育里非常失败的地方,尽管舆论至今喜欢“扣帽子”,“下结论”,“一言以蔽之”。所谓完美都是很短暂的存在,就像《志明与春娇》里的成功勾搭,最终还是落入《春娇与志明》里的婆婆妈妈。写文章,唱曲,把瞬间变成能够反复留存的体验,不过是一场场梦境,我至今才了解。

智慧的人,除了明辨是非,更重要的是原谅和遗忘。武则天一生杀人无数,连亲生女儿都噎死在襁褓里,依然能把皇位坐稳。成功的人都无一生平顺,一是不惧伤人,二是过往不究,这些都是了不得的本事。如果不能完成,又何苦看得太清楚。就像四皇子旦,一世清明,不得善终。

 

Que Sera Sera V.2

书评没来影评先到—是宅在家复习的副作用.

昨天晚上看了<玛丽与马克思>的前一个小时,观影者大笑的声音在Broadview空旷无人的103号公寓里连自己都觉得瘆人.
 
今年夏天,我看<查令街的48号>,为之神魂颠倒,朋友圈子里也推荐了数次.它讲的是一个差不多的故事,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.
作者Hanff,也就是书里的女主人宫,是美国纽约里一个穷困潦倒的小编剧.她爱极了旧版古书,但是又苦于囊中羞涩,买不起纽约旧书店里的书.然后在1949年的某一天,她在报上看见一家伦敦小旧书店的广告,就写信去,问他们是否可以从他们那里购书,对方把书邮寄过来,她把汇票寄回去.像玛丽和马克思一样,Hanff和这家书店所有员工的友谊,就这么神奇的开始了.伴随着书单与汇票的书信往来于两个大陆之间.原本Hanff只和一个店员通信,每次她的信寄到了,其他店员都眼巴巴的希望也能看一眼.然后其他的店员也开始偷偷的写信给她,并告诉她,你要保密哦! 
 

五十年代的伦敦,因为二战后物资稀缺,食物都是用粮票换取.而当时美国的物价比英国高(这就是为什么Hanff能买的起伦敦的书),但是食品很便宜,这位美国的姑娘,就开始源源不断的给他们寄食物去.作为回报,所有店员们都努力的帮助Hanff寻找她想要的书,同时也送她些小礼物.事实上,他们的通信并不很频繁也不很长,有时一年只有一封.後來Hanff有了比较好些的工作,店员邀请Hanff去伦敦,她也可以开始攒钱.不过终究因为种种愿意没有成行(比方说她搬家了,攒的钱花在装修上了…)

 

1968,小店的最初和她联系的店员去世了,而她到伦敦,已经是1971.20多年里,信中一直没有说Hanff有没有结婚,我猜是没有罢.

但是我不同意翻拍电影里说的她与店员之间的爱情.书里写,最初与他通信的男人,有美满的家庭,后来他的妻子与Hanff的通信也很多.就好像Hanff是他们家的好朋友那样.

 

写到这里,我突然恍悟,会不会与玛丽与马克思编剧的灵感就是来自这本书?它不是小说,是一部书信集.

 

今天非常冷,大家都哆哆嗦嗦的挤在校车上.我感受着身边的拥挤,却发现物理上的接近与内心亲近的不相关.

 

P.S. 这部电影很适合给学心理的同学看. 先说说MAXAsperger syndrome: Autism的一种,就是自闭症的一种.Asperger syndrome的患者在某些方面是相对聪明的,应该说是极其聪明的.但是在与人相处上有很大的障碍.他们喜欢生活有序,而且必须是按照他们的序.以前在一本书上看过,一个自闭的小男孩,每餐只吃意面和青豆,两种东西必须放在一个盘子上,但是绝对不能互相沾到.电影里的MAX拍的太好啦! 还有Mary的邻居,他得的是"出门恐惧症",真的有这个病哦!但是名字是我乱取的… 😛

 

PP.S. Mary的先生和笔友爬断臂山去了,这个太妙了哈哈哈

 

PPP.S. MAX的死并不让我伤心,但是那满天花板的信啊泪奔.God decides who our family are, luckily, we choose our friends.

我真的好幸运.

 

12-12 又及:

网上搜Que Sera Sera,MARY & MAX的插曲,然后偶然发现了这个短片.

请你们一定一定,把它看完.

YouTube – โฆษณาไทยประกันชีวิต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
 [youtube=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1ou3PWztgeo&hl=en_US&fs=1]

寻宝游戏

第一遍看主线情节,
第二遍看小人物世界,
第三遍听音乐,
第四遍…寻宝游戏。
 
原来…
原来爸爸的小矮人周游世界是因为空姐的帮助,
原来玻璃爷爷也在偷看艾米莉,
原来报刊亭的老板就是楼下被丈夫抛弃了的女人,
原来扮演咖啡店老板娘的演员也出演了《巴黎我爱你》–小丑爸爸妈妈短片。
 
那么

为什么空姐愿意帮助艾米莉?
为什么在进入鬼屋之前,艾米莉拣了一个石子放进口袋?
为什么有一个人总是在全城的立可取拍照又丢掉?
为什么艾米莉第一次约丢失了剪贴簿子的男生的时候,告诉他要带5个法郎?
 
你看见了吗?
照片里的人物会说话,
艾米莉的金鱼想自杀,
柯达相机里的云朵不是兔宝宝就是熊娃娃,
杂货店老板的鞋子是42码。
哈哈。
 
这就是好电影,每一个人,每一个镜头,每一分钟,都是有意义的。
在沉默的,平凡的,琐碎的,忧伤的每一个人心里,都需要一个惊喜,而能给他们带来惊喜的,是一个爱做梦的人。
 
你听,这一段配乐像不像是圣马丁水道里静静流淌的河水?
生活之中总是有一些美的东西,比方说古怪的笑声,比方说留在尚未晒干的水泥地上的脚印。
 
如果你忧伤,你相信会有艾米莉吗?
如果你爱幻想,你就是艾米莉呀!
 
 
 

朗读者

事事应该都是相通的,至少这一点在体现在死穴上,比如永远接不到的左角底线球,和永远煮不好的米饭. 总有一些"输入",能触发异常一致的"输出", 于是轻易就被"打败了".
如果你在电影上的死穴和我一样的话,我要严重的推荐这部电影–<朗读者>.当然如果你没有像我一样幸运碰上—斜阳轻风,树影斑驳,松鼠欢蹦乱跳,纱窗上还停着一直嗡嗡作响的飞虫—这样充满文艺情调的傍晚的话,我也不确定你会不会趴在桌子上,想着餐巾纸盒子到底跑到哪里去了.
 
先不剧透,整部电影浓缩起来就是一句话: I’ll read for you. 这感觉有一点熟悉–"For you, a thousand times over",你就知道我说的是哪本书.
不仅是人和人之间,任何生物之间,都可能有一种很神奇的东西,应该说是一种灵犀. 这件事妙就妙在,它往往不是语言表达出来的承诺,而且不能是剃头担子一头热. <放牛班的春天>,马修老师走的时候,没有一个人来送行,马修老师无限感伤啊–这些孩子们终究还是冷漠的. 但是突然飞扬的纸片从天而降,马修老师抬头看见了从窗户里伸出来的孩子们的手,和纸片一起漫舞. 此刻马修老师的眼睛里看上去一定和获得原谅的皮埃尔的眼睛一样–马修老师的指挥棒指向皮埃尔,他的眼睛就亮起来了.
男人都有初恋情节,男导演电影里源于初恋的美梦,总是绵延几十年都不愿意醒来. 但若做梦的只是男人,这个故事不是完整的. NJ和阿芮再次邂逅,夏日晚风里,两人牵手站在十字街头. 二十几年,什么都变了,但是不变的,在NJ这里没有变,在阿芮那里也没有变.
 
并不是所有的灵犀都是恋着,但无一例外都源于在意.什么都不用说,时间会证明一切. 如果我也能遇见,每年都会降落在我屋前麦田上的候鸟,我想要,永远读书给你听.

霸王别姬

我又忍不住看电影了,只想看这部《霸王别姬》。
高中的时候看过,记得好看,但是除了记得好看,什么也记不得了。又看一次,竟然全新的一般。
 
小豆子,程蝶衣。我喜欢那个小演员,眼睛里就透漏着一股子清澈的灵气, “小尼姑年方二八,正值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。 我本是男儿郎,又不是女娇娥…”
错落有致,余音婉转。恍惚间我也难辨这究竟是个小子还是个姑娘。每每看着他眼里失了光亮,就是两行清泪落下,不再说话。
他是戏子,不疯魔不成活,大概只有他逃跑偷看戏那次落的泪,不为妥协。
都说段小楼是假霸王,我倒是不觉得。蝶衣说, 你这个霸王都给人下跪了,我这个虞姬还唱什么。
假霸王真虞姬,然而舞台上那出太美,太痴,太纯粹,生活的戏,谁是真霸王,谁能老是真霸王,于是程蝶衣不会唱,他没有他的楚霸王。
 
要说情意,小楼从小就是有的,为他受的罚,为他挨的打,他的生命里,也从来不曾把蝶衣放在第二的位置过。
但是乱世,理想主义者要怎么活,霸王不低头,难道真得要乌骓虞姬陪着殉葬?
北平沦陷,日军入侵,国民党统治,共产党解放北京,经历了这么多,戏台下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,霸王会低头了,霸王曾经也是真霸王的。
文革那段就更不消说,一句吐不出来的揭发,一句反反复复,疯疯癫癫的不爱,都已经不是心里的话了。
虞姬是比霸王更坚韧,但是没有了霸王,虞姬何以成活。
 
那个窑子里走出来的女人,倒是颇有一点乱世佳人的味道。蝶衣老觉得,小楼就是败在了这个女人手上,其实这就好像现实同理想的抉择,小楼只想做个平凡人。乱世的因,乱世的果,无所谓谁人的过错。这女子够情够义,临了还是让蝶衣刮目相看了。乱世里,好像总是女人,更让人钦佩,因为被人们认为天不怕地不怕的男人们,也只能选择让步妥协。
 
张国荣的演技是无可挑剔,或许他也是真虞姬,这是天生的秉性,演是演不到这个地步的。
张丰毅也演得好,他是我见过华人电影里,最有男人味的。
陈凯歌当年的功力远远胜过了现在,仿佛他的人生是倒叙,在退步。
 
小时候看不懂,也不爱听,〈牡丹亭〉--游园惊梦
好多事,日子久了,才能品出味道。

色.戒

名字起的好,
美色,欲念,压抑,防备,
小心翼翼
 
这几天看的片子,明显的觉得对岩井俊二的感觉淡了,以前看了几部,2006年的<虹之女神>与以往没有很大的突破.吕克贝松的<天使A>也还是太过熟悉的法国味道.李安拍的片子很细,节奏也好.
 
易先生应该是第一眼就看上了她…到底还是贪图美色,只是他一直保持高度的警惕.
只不过,一个女学生,哪里来的如此城府, 从一开始,他在她的眼里就看不见恐惧.哪怕,那个时候,他们只是几个幼稚的大学生的秘密计划.
 
还是不明白,她再一次这么义无反顾的加入他们,原因是不是如当初那样,是因为一腔爱国热血,还是因为她也爱上了他,又或者,这样事业已经拿走了她最宝贵的,也伤她至深,所以她要做的完整.
 
感性和理智的区别就在一瞬之间,理智会在那一瞬间停留,刹车,而感性就是任由它喷涌而来. 我一开始以为,易先生会死,死前幽怨的瞪着王佳芝,可是没有想到结局会是这样竟然是王佳芝没有忍住. 她从不惊惶,就在最后的时刻里,眼睛里充满了恐惧.
 
危险的感情也许更有刺激感,只是弦越绷越紧的时候,谁能撑住谁就是胜利者.
心理的战场上,败的总是心比较柔软的一方.
这一次,王佳芝输了.
 
有的时候,真正的爱,是世上最锋利的剑.
 
 

winged migration

鸟的迁徙 奥斯卡最佳记录片
 
年复一年, 千山万水, 成群结队, 飞向远方.
经过整齐的别墅,一望无际的农场
跨越非洲无人的沙漠,还有北美西部望不见尽头的公路
飞过大地,穿越海洋
 
小男孩解救的那只鸟完成了诺言吗? 那个大房子里的老人一直在等待吗?
火鸡的样子真的很夸张. 枝头上的两只红鹦鹉相亲相爱, 滑过河面的白色羽翼是比翼双飞再完美不过的诠释.
笼子里的猩猩巴巴的看着外面的世界,它一定也想像绿色的鹦鹉一样, 聪明的打开笼锁, 回到它的自然.
 
自由的飞翔真是一种幸福.
爱看天的孩子一定会时常发现飞鸟, 我在陆地上,只是它们路途中的过客, 可是心里无比钦羡, 它们要去远方. 
 
 
 
 

LEON

《这个杀手不太冷》是电影《LEON》中文翻译的名字。这部电影是90年代初HOLLYWOOD式的法国电影,是JEAN RENO(让.雷诺)和吕克.贝松的又一次完美的合作。我个人认为它可以称作是最经典的电影之一。
  这部电影名气颇大,连我妈妈最近突然也想看看。我自己在网上已经看过3遍了,上周陪她去买了碟,于是在家看了第四遍。–还是觉得经典~
 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杀手LEON,救了他邻居家的一个12岁的玛提尔答(玛提尔答的爸爸私吞毒品,因而全家被杀)。之后玛提尔答一直跟着他,并请他教她成为一个CLEANER(杀手)。玛提尔答的天性调皮活泼,与她朝夕的相处嬉戏,让杀手麻木坚硬的心,慢慢变的柔软,他和玛提尔答之间产生了某种非爱情而似亲情的感情。或者,那是“同是天涯路沦落人”之间的惺惺相惜。玛提尔答想为了自己被害的弟弟报仇,可是LEON不同意帮她,因为LEON知道玛提尔答不可能成功。故事的结局正如很多人可以预料的,杀手为了救玛提尔答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
  这样简单的概要根本无法描绘出电影中传达出的动人情节,我每次看的时候,都不能忍住眼泪。
  LEON ,一个只喝牛奶,天天做无数个仰卧起坐,每天晚上都不会完全睡着,身边永远放着一支枪的男人。一盆绿色植物是他最好的朋友(因为他说它和他一样,没有根,永远快乐,从不找麻烦)。一身黑衣,一箱枪,一副墨镜是他所有的行囊。他的生活在玛提尔答出现之前没有任何问题,对于一个杀手来说,这样没有温暖,没有情感的生活不是折磨,而是必须。
  但是,玛提尔答出现了,象个上帝送的礼物。她让他的生活有了牵挂,他再也不是一个没有根的人。玛提尔答教他写字,跟他玩游戏,还用一个12岁女孩的心智跟他说“她爱上了他”!而他也被深深的打动–他很疼爱玛提尔答,他给她买漂亮的裙子,但玛提尔答不会知道,他拿包装袋的手正在流血,他黑色外衣伪装下的身体中了枪…他认真的跟玛提尔答学习写字,也开始主动和她嬉闹;他不许她和小混混搭腔,不许她讲脏话,在他听见“她说爱他”的时候,不知所措…
  他的生活也开始变的有滋有味,他也可以感受到快乐和幸福—如果他是一个正常人,这样的改变对他来说真是种幸运—可惜,他是杀手。对于杀手来说,生动的生活,丰富的情感,最后的结局无疑是死路一条!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幸福的东西,对一个杀手象是毒药。…
  –为什么?
  –因为他不可以幸福,因为他是杀手,因为有多少生命也终结与他的枪下…如果他真的能这么永远快乐下去,那么世界岂不是没有了所谓的公道?! 不用大脑也能知道,他的结局注定是悲剧。
  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非常难过的原因。
  我从他快乐的一刻起,就预感到了结局的悲哀–越快乐,就将越痛苦。看着他终于露出了笑容,也明白死亡离他越来越近。这样的人,麻木着生存,而快乐却要死亡;这样的人,不能给他温暖,那是害了他;这样的人,除了给他同情心,我觉得充满了无力感。这是不能解决的问题。
  终于还是看到了那个明知道会来,却不愿意接受的结尾–他死了…感谢导演,没有让我听到那声枪响。整个过程是用了抽象的描绘方法,总算是减弱了悲怆。
  还是觉得很难过,我也不知道为什么。也许这种不能两全的困境,是最痛心的。LEON,我已不能再多说什么了,毕竟,这个世界有它的规则,不管它是公平,还是残酷…正如<LEON>里那段经典台词里透露出的无奈.
  –“Is life always like this hard or is it just when you are a kid?”
  –“Always like this…”